[比馬龍效應 - 如何把改善做好]
比馬龍效應,又稱畢馬龍效應、羅森塔爾效應或期待效應
比馬龍效應的命名取自希臘神話故事裡面的一位名為比馬龍的雕刻家,他愛上了自己用象牙雕刻出來的女神雕像,由於他每天對著雕像說話,最後那座女神雕像變成一位真正的女神。
比馬龍效應是一個自我應驗預言發展。以此觀點,內心常常帶著負面期望的人們將會失敗;而內心常常帶著正面期望的人們將會成功。
所以在改善的過程, 不要採用會導致問題的思維模式
我們相信我們的成員
認為他們可以自己找到答案, 可以把事情做好
並且在改善的過程中, 我們著重於把事情做好的狀況, 紀錄我們做好了多少次
這不僅可以知道改善的成果, 也是對自己的自我激勵
此外, 每一階段結束後, 要對外分享, 讓成員有機會展示他們的成就.
信任人, 找成效, 多分享